父親節(jié)前夕,一場由“義烏熱線”協(xié)辦的“與模范父親面對面”的報告會,在浙江省占地面積最大的公辦初中——義烏市春晗學校(原上溪鎮(zhèn)中)舉行,三位模范父親王華忠、龔昌明、何建農(nóng)向800多名學生家長及孩子,介紹了自己在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體會。
報告會由中國科普作協(xié)科普文化交流委員會,金華市科普作家協(xié)會、義烏市科普作家協(xié)會主辦,春晗學校承辦。
春晗學校校長翁望江擔任嘉賓主持
我們一起來聽聽三位模范父親是如何教育自家孩子的,對于中國式教育體制環(huán)境下成長的下一代,他們又有什么要跟大家說的?
【模范父親1】
王華忠:義烏市水務局副局長
女兒王振宣2007年義烏中考狀元,2010年義烏高考文科狀元,語文浙江省狀元;2006年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,至今義烏唯一;2014年清華大學畢業(yè),現(xiàn)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在讀。
【模范父親2】
龔昌明:義烏電視臺高級記者
女兒龔瑋,浙江衛(wèi)視編輯,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(yè),2012年7月考入浙江省廣播電視集團,現(xiàn)任浙江衛(wèi)視節(jié)目編導。先后執(zhí)導浙江衛(wèi)視《愛情連連看》、《中國星跳躍》、《十足女神范》等欄目。
【模范父親3】
何建農(nóng):中國科普作家協(xié)會科普文化交流委員會主任
兒子何昶辰,畢業(yè)于美國著名常春藤盟?!?STRONG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PADDING-BOTTOM: 0px; FONT-STYLE: normal; MARGIN: 0px; PADDING-LEFT: 0px; PADDING-RIGHT: 0px; MAX-WIDTH: 100%; WORD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 PADDING-TOP: 0px">康奈爾大學(計算機碩士),先后擔任蘋果公司、e貝公司實習工程師和工程師。
王華忠:做父母,不當老師
孩子的成長,需要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、自身四位一體,共同努力,相互作用,四者不可或缺,不可分離,否則成長是不健康的。
作為家庭教育,則是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的基礎。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們在女兒成長過程中,對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實踐。
首先,我認為做父母不當老師。我認為,父母不能取代學校老師的角色,不教書本知識。我們家振宣的媽媽是初中語文老師,我就跟她媽媽說:你自己的課盡量教好,其它課程你不要不懂裝懂,這樣會害孩子的。不直接教書本知識,最起碼可以切斷孩子的依賴心理。
那么,做父母的不當老師,做什么呢?做家長!也就是要育人!要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(fā)、興趣愛好和良好的生活習慣、學習習慣、行為規(guī)范的養(yǎng)成,也就是人生觀、價值觀的灌輸和培養(yǎng),而且要循序漸進。我比較重視培養(yǎng)孩子明理守規(guī)、獨立堅毅、吃苦耐勞、民主平等、誠實守信等習慣,說到底傳統(tǒng)的教育比較多。
我想,做為父母,教育孩子如果做人方面成功了,其他方面肯定錯不到哪里去。因為,學習、生活、工作,人生每個階段都必須建立在做人的基礎之上。
第二條,我認為做父母的要寬嚴相濟,收放有度。我的做法是,既寬又嚴,以嚴為主;既收又放,以放為先。王振宣上小學第一天是我送去的,家在勝利小區(qū),學校在繡湖小學,報到回家的路上,我跟她說,爸媽都很忙,沒時間接送你,以后上下學要你自己單獨來回。不過爸爸教你辦法,保證安全,記住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。女兒說記住了,所以整個小學下來,我們幾乎沒有去學校接送過她。
另外還有一個餐桌上的故事。我們一家三口很多交流都是在餐桌上完成的,而且非常民主,但也有不民主的時候,主要是女兒的飲食習慣。小時候他不明事理,對菜蔬挑挑撿撿,這樣不吃那樣不吃。對此,我就采取“殘酷”辦法,她越不愿吃的菜,越來夾到她碗里,逼著她吃。女兒有時吃了都嘔吐出來,跟淚汪汪的。但良苦用心,最終得到了她的理解,良好的飲食習慣也終于養(yǎng)成。而在餐桌上不能剩菜剩飯,飯掉在地上要撿起來,這也是鐵打的規(guī)矩。
第三條,我認為做爸爸的,要在宏觀用心用力,微觀知冷知暖。家庭教育要區(qū)分對象,有的放矢,要知道輕重緩急,循序漸進,要善于用心用力,知冷知暖;要立足宏觀,著力微觀,于細微處見真情。包括我給女兒取的名字“振宣”,都是蘊含著父親的一片苦心。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,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帶。我女兒從出生到上學,我們基本上帶在自己身邊,極少叫外婆奶奶操心。而且帶在身邊,發(fā)現(xiàn)女兒有過錯時,會理性引導,從不會一方糾錯一方護短。另外,教育孩子要重過程不重結果。作為父母,關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每個細節(jié),引導教育子女走好每一步,該讀書時讀書,該戀愛時戀愛,這至關重要。只要過程好了,其結果想不好都難。還有,要注重挫折危機教育和膽識培養(yǎng)。
第四條,我認為做父親的,在家庭教育上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要先子女健康成長有出息,首先要父母自己健康成長有出息,也就是打鐵還須自身硬。在子女成長的同時,自己也必須要不斷成長。在子女面前,始終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行為,要做子女的好榜樣。要求子女做到的,首先自己要先做到。
最后,我想把曾經(jīng)送給女兒的一首詩送給大家,與大家共勉:過去時時去,將來日日來;將來思過去,過去不余哀!
龔昌明:讓女兒快樂成長
父愛如山,父愛似海。在我看來,母愛的愛是“需要”的愛,父愛的愛是“值得”的愛。在父親節(jié)到來之際,身為父親的我想先跟大家談點“值得”的愛。
首先,女兒的“求知欲”值得我愛,也值得我學習。女兒還在機關幼兒園讀中班的時候,就強烈要求上小學讀書。對這一要求,當?shù)奈壹雀袆佑旨m結,但最后我還是決定不讓她提前上小學。
其次,女兒的“上進心”值得父愛,也值得我學習。女兒小學三年級就當上了少先隊副大隊長,打破了小學四年級方可擔任副大隊長的慣例,之后還通過自己努力當上了大隊長。
再是,女兒的“責任心”值得父愛,也值得我學習。我女兒英語成績很好,在參加完高考后,我單位的同事邀請我女兒幫她兒子補補英語課,我女兒接到“任務”后,非常負責。那時正值盛夏,她每天都揮汗如雨地為她僅有的一名“學生”備課、上課。后來,同事說,經(jīng)我女兒突擊輔導后,她兒子的英語成績一下子從班級20名外進入前10名。
分享一:父愛要自信,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。父愛不能溺愛,要讓孩子健康成長。我對女兒的要求是,作業(yè)要認真做,主動做,但做不完沒關系,晚上八點半到點,放下作業(yè),洗漱睡覺,爸爸為你簽字。小學初中階段,每當時鐘到點,女兒房門會準時打開,并在美妙的歌聲傳來,有時還可看到女兒優(yōu)美的二人轉舞姿。這樣的學習環(huán)境,女兒自然是快樂的。
分享二:“世界這么大,讓孩子多看看”。女兒四歲之前生活在軍營,我就帶她去了很多地方,南京、上海、鎮(zhèn)江、揚州、無錫等地都留下了她孩提時的足跡。后來我轉業(yè)回到義烏工作,女兒又有了很多在家門口接觸來義烏演出的明星機會。在這種環(huán)境熏陶下,女兒對音樂、文藝有了特別的興趣。在她讀小學時,被稱為義烏春晚的“商城之春”晚會上,每年都少不了我女兒的節(jié)目。
分享三:女兒的“富養(yǎng)”,讓父母快慰。俗話說,女孩要富養(yǎng),男孩子應窮養(yǎng)。像我們這樣的工薪階層,富養(yǎng)是缺乏經(jīng)濟基礎的。但我和愛人對女兒的富養(yǎng)有高度一致的認同。我們認為,富養(yǎng)女兒可以避免女兒青春年少時一碗面條被人帶走的悲劇發(fā)生。其次,富養(yǎng)的女孩長大了情操上會高大上一些,不會在物質問題上,斤斤計較。如今我們這樸素愿望已經(jīng)變成現(xiàn)實。女兒學習工作兩不誤,待人熱情大方,對父母尤甚。自參加工作后,媽媽給她的錢就不再要了。工作三年來,我和她媽已經(jīng)換了三代蘋果機,從4到6,全部被女兒快速更新?lián)Q代。
有的子女習慣把舊的、用過的讓與父母,但我的女兒從來不,她認為這樣做是對父母最大的不敬??刹唬蛱?,我的女兒又預訂了我們一家三口下月的法德意瑞13日游的旅游線路。女兒說,父母是最讓她感動的!
所以我認為,父母對孩子的培養(yǎng)教育,父母對孩子的投資的第一要義,應該是幫助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和快樂的學生時代,這是父母對子女一輩子的最大祝福!
何建農(nóng):懷大愛之心,當世界公民
子女成才關鍵是他們自己必須有大愛,學會博愛,愛國、愛鄉(xiāng)、愛親人。那么,如何營造大家的氛圍呢?如何培育子女擁有大愛之心呢?
我認為,作為家長自己要有大愛之心,身體力行,言傳身教。
我兒子在義中讀書時,有幸被選為校團委委員,文學社負責人、班團支部書記,當時他還有些擔心兼職會對學習有影響,還和我這個當父親的做了交流。我送給他一句話“用大愛之心對待長輩,關心同學”。后來兒子在團委和文學社的服務工作做得很不錯。他說,能有機會為同學們服務和獻愛心,有鍛煉組織才能的機會,是他一生和財富。
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,我們家長要鼓勵子女當世界公民。因為科學是無國界的,知識是無國界的。我們不能把孩子束在中國,更不能束在義烏,要鼓勵孩子走出中國,走向世界。只有這樣,中國才能真正實現(xiàn)國際化、現(xiàn)代化,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。
俗話說“功夫在詩外”。優(yōu)秀子女走出去,學習發(fā)達國家的先進理念、先進科學技術,利用強國的資源和環(huán)境,做世界公民,學成后回國,對中國,對人類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。中國“兩彈一星”主要研發(fā)者就是典型的例子。我們的下一代不管是學習工作,還是經(jīng)商辦企業(yè),若是有五分之一在全球各地,世界就是我們的,中國就一定是大國、強國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