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88歲的謝高華曾任改革開放初期的浙江義烏縣委書記。他以群眾需求為第一導向,以敢于改革創(chuàng)新的勇氣和擔當,打破條條框框,毅然拍板給路邊攤市場開綠燈,催生和培育了義烏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。
謝高華任義烏縣委書記是在1982年。當時的義烏是“一條馬路七盞燈,一個喇叭響全城”的貧困縣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已經包產到戶的義烏農民開始從事各種副業(yè),在城里逐漸自發(fā)形成小規(guī)模的路邊攤市場。
1982年5月的一天,在縣城擺攤經常被相關部門“圍堵”的農婦馮愛倩,在縣委機關大院外攔住了謝高華,責問政府為什么不讓老百姓擺地攤。當時,謝高華到任義烏才一個多月。馮愛倩的話讓他深受觸動。
經過調研考察,謝高華覺得搞活市場符合中央的精神原則。然而,當地不少干部怕擔責任,顧慮重重。謝高華在一次縣機關大會上表態(tài):“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,出了問題我負責,我寧可不要烏紗帽!”
1982年9月5日,義烏縣委作出決定,開放湖清門小商品市場。一時間,周邊縣市被“圍堵”的擺攤人像潮水一般涌到義烏。
義烏小商品市場因在全國率先開放而搶占了商機。到1982年底,市場已有30多個大類2000多種小商品,吸引了國內10多個省份的客商前來采購。在此基礎上,義烏縣委、縣政府又發(fā)出“四個允許”通告:允許農民經商,允許農民進城,允許長途販運,允許多渠道競爭,進一步為城鄉(xiāng)經濟松綁。
“謝高華至今在義烏沒有一處房產,沒有一間商鋪,也未持有任何義烏企業(yè)的股票。就連在上海工作的小孫女想到義烏考察市場,他也一再叮囑,不準打著自己的旗號在義烏謀便利?!苯鹑A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楊守春說。
“義烏市場不是我憑空想出來的,而是義烏人民創(chuàng)造出來的,它凝結著歷屆義烏黨委政府精心培育的心血?!泵鎸θ藗兊囊缑乐~,謝高華說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