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歐亞極寒、國內42個地方出現(xiàn)極端低溫天氣等消息襲來,讓保暖用品商戶回想起“節(jié)前暖冬致庫存積壓”的同時,也不得不感嘆在“靠天吃飯”生意準則下,天氣冷熱將成為決定行情好壞的最大因素之一。
部分保暖用品商戶向記者透露,龍年伊始,場內補貨、返單有限。而在坐失歐亞極寒的“冷商機”后,商戶們表示今后將更多地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信息。
保暖用品未搭上“補貨列車”這兩天最引人關注的是幾則關于極寒天氣的報道:1月下旬以來,北極寒流橫掃歐亞大陸,部分國家和地區(qū)積雪七八米,氣溫降至零下數(shù)十攝氏度;而在國內,國家氣象局統(tǒng)計顯示,入冬以來共有42個地方出現(xiàn)極端低溫天氣,但極寒天氣并未帶來新商機。
昨天是義烏國際商貿城龍年開市第5天,被憋了近一個月的采購商紛紛進場下單,場內也迎來了節(jié)后補貨高峰。不過,返單、補貨情況雖多,保暖用品卻不在其列。一名經營棉襪生意的商戶說,“立春”已過,下一個旺季需等到八、九月。
“時間過了,老客戶也不會返單。”商戶張林松在四區(qū)經營保暖內衣,去年年底受“暖冬”天氣影響,留下了不少庫存。節(jié)后開張,雖然國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氣溫直降,但于銷量無補。昨天,老張已經在商位里掛出了不少春夏新款產品。
經營圍巾生意的于女士開市以來都有點閑,她的商位夾在日用品區(qū),眼見著隔壁同行電話一個接一下,但自己只有眼紅的份。“要是早點知道有極寒天氣就好了。”她說,行業(yè)旺季已過,連少量補貨也沒見著。
“天冷天熱”或成商戶關注新重點每天早上,老張都會習慣地打開電腦,關注期貨大盤和天氣預報。電腦桌面上安裝的天氣軟件,可以察看最近一周的天氣變化。
記者采訪了解到,義烏小商品琳瑯滿目,季節(jié)性產品占了大半。而季節(jié)性產品的銷量,大多由天氣決定,所以每天關注天氣變化如今已成為不少商戶的習慣。
不過遺憾的是,類似極寒這樣的天氣,軟件卻沒法預測?!皻夂蜃兓蝗涣?,大家都沒有料到,如果早一個月,補貨肯定來得及?!庇谂空f,包括生產商、采購商和消費者在內,大家都未曾預料到極寒天氣的悄然而至。比如外貿,即便現(xiàn)在發(fā)貨,抵達歐洲還要半個多月,屆時天氣或有好轉。正是出于這種擔心,采購商大多望而止步。
所以,除了關注短期天氣預報外,于女士還會上網搜集一些關于氣候預測的信息。
市場管理人員介紹,經歷了本次極寒天氣后,相信越來越多的商戶將會更加關注氣候變化。
鏈接:
全球進入新氣候模式
氣候專家稱,從2007年開始,氣候模式開始發(fā)生變化,冬天將越來越冷,夏天將越來越熱。就2012年而言,嚴寒、酷熱、干旱、洪澇等災害會越來越頻繁。
據悉,全球進入新氣候模式,有兩大原因:全球變暖、太陽風暴進入了一個高潮期。專家介紹,太陽黑子活躍,太陽輻射增強,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氣候異常。
而在國內,記者了解到,根據國家氣候中心2月2日發(fā)布的預測顯示,今年春季(3月至5月)長江以南地區(qū)可能出現(xiàn)春旱,夏季(6月至8月)洪澇災害可能較去年同期嚴重。
具體而言,春季中國大部地區(qū)氣溫偏高、降水偏少,東北西部、華北北部、黃淮大部、江南東部和華南中東部等地由于氣溫偏高、降水偏少,發(fā)生春旱的可能性較大;夏季,中國多雨范圍較去年同期明顯偏大,區(qū)域性強降水過程較常年同期多,洪澇災害比去年同期重,主雨帶位于黃淮和長江中游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