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曹先生的家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從地板一直堆到房頂?shù)狞S色箱子。整整60箱、5000多盒,花了曹先生60多年的心血。“這些箱子
都是我自己做的。”由于火柴屬于“易燃品”,曹先生便“苦思冥想”發(fā)明了他的“展覽箱”。箱子約一指高,半米長,曹先生還給每個箱子安上了小扣,還配了小鎖,讓他的寶貝箱子們可以像小提琴盒那樣可以隨意開合。除此之外,曹先生還細心地給每捆火柴都套上了厚塑料袋,并給它們蒙上了一層塑料“罩子”,這樣“危險品”就不危險了。曹先生站到凳子上費力地拿下一箱火柴,一打開,嗬,各種各樣的火柴和花花綠綠的火柴盒立刻“閃”到了記者的眼前?!?/P>
“那個有著大大火柴頭的是防風火柴,那個從上到下都裹上了綠色的是防水火柴,那個20厘米長的是專門點壁爐的……”一看到他的“寶貝們”,曹先生話就多了起來。確實如此,在曹先生的“寶貝”里,不僅有很多顏色各異、長短不一的火柴,更有很多“絕版”火柴。像1937年生產(chǎn)的一盒十包的瑞士洋行火柴、中國最早的“飛熊牌”和“虎牌”火柴、專門出口到國外的二三十厘米長的火柴……
曹先生小時候家里開了個雜貨鋪。當時,10歲的曹昌茂躲在家里高高的柜臺下面,便開始研究起在他眼里的奇怪物品。不過,在曹先生記憶中,最“難得”的那盒火柴得來得頗為傳奇。20年前,當曹先生聽說海邊有位老農(nóng)民有“虎牌”火柴的時候,便立刻趕到了海邊找到了那位農(nóng)民。不料,在說明來意后,火柴的原主人就是不賣。“賣給你我咋點火嘞?”原主人說,他住在海邊,方圓幾十里都沒人,他每天就靠火柴點火燒飯。在一次接連幾天的暴風雨中,為了取到火源那人跑了幾公里的路,餓了好幾天才吃上飯。雨過天晴后,那人立刻去買了幾十大包火柴擺在家里備用,用了十幾年了還沒用完。原主人對剩下的這些火柴也充滿了感情,舍不得給人?!安毁u給我,我就天天去。”曹先生倔勁一上來,就天天跑到那人家里“磨嘴皮子”。磨了好幾天之后,原主人才猶猶豫豫地以50元一包的價格讓出了一包?!?/P>
現(xiàn)在,最讓曹先生高興的是他的火柴收集事業(yè)“后繼有人”了。曹先生的兒子已經(jīng)是南京小有名氣的火花收藏家,就連小孫女也對花花綠綠的火柴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

